七月流火,八月未央,2021年8月7日安徽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妇产科热点高峰论坛学习班盛大开幕,会议邀请国内著名妇产科专家线上授课,分院士及大家讲坛、妊娠维持/早产研究新进展专场、妇科肿瘤专场以及生殖内分泌专场进行了精彩展示,内容丰富多彩,学术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将为我们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和学术的大餐!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李敏教授主持
李敏教授介绍到,由于疫情的特殊原因,本次年会以线上形式举行,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妇产科学及生殖医学专家就妇科、产科及生殖内分泌等热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诠释,并对大家线上参会表示热烈欢迎!
安徽医科大学校长曹云霞教授致辞
曹校长介绍到当前疫情形势严峻,本次大会在线上隆重召开,会议邀请国内著名妇产科专家线上授课,分别设有院士讲坛、大家讲坛、疑难病例讨论以及专家答疑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报告,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出生缺陷预防和控制、生殖基础和临床、线粒体相关疾病研究、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盆腔疾病、传统与微创手术视频、胎儿宫内发育以及妊娠的维持与早产、胎盘源性疾病等妇产科医学领域热点问题。曹校长最后说到,回顾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前程似锦,让我们在新的目标、新的机遇面前,携起手来,加快创新,共绘安徽妇产事业发展美好未来!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各位同仁满载而归!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费广鹤副院长致辞
费院长首先对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对本次会议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过数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目前已经发展为医学、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教学医院。我院妇产科作为安徽省卫健委临床优先发展重点学科,近年来,在曹云霞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医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水平的学科和学术团队,致力于我省妇产科的医学发展和进步。本次会议通过分享各位专家的多年学术成果,将为推动我省妇产科医学技术的进步提供帮助。最后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安徽省医学会邵东华秘书长致辞
炎炎夏日,我们相聚在云端,共同迎来了安徽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妇产科热点高峰论坛学习班的召开,希望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提升我省妇产科诊治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的健康提供服务。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妇产科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针对临床上的问题和困惑,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国内妇产科学术领域的权威专家,重点就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生殖基础与临床、妇科肿瘤内分泌和胎儿宫内发育等热点问题进行学术研讨,借此良机提高诊疗水平,改进诊疗技术,推动学科高质量蓬勃发展。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各位同仁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沈铿教授致辞
沈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授课和参会表示热烈欢迎。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近两年的妇产科诊治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精准医学开始崭露头角,并在临床实践中得以不断地应用,创新源于传承,精准开辟未来,拥抱过去,变革未来,要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能量、新的担当阔步走在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上。最后代表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院士及大家讲坛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一级巡视员王巧梅教授带来了以“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为主题的报告。
王巧梅教授指出出生缺陷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等,其多由遗传因素或者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推进出生缺陷防治需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并纳入法律保障,其次需要部门合作,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王教授强调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需要落实一、二、三级综合防治,针对重点疾病/风险因素精准防控,统筹资源,共担责任,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加强能力建设,聚焦重点疾病防控,依靠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最后提出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提升人力资源优势,促进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的陈子江院士带来了以“真实世界的试管婴儿:ARTKIDS队列”为主题的报告。
陈院士首先介绍了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特点和真实世界ART后代研究的必要性,指出ART出生队列是深入了解ART后代的唯一途径。接着陈院士从ARTKIDS队列、ART子代的潜在预后风险和ART子代的不良暴露因素三个方面分享了真实世界ART后代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最后,陈院士总结到,当ART不可替代,我们能做的就是:①预知不良结局,规避风险因素,寻找干预靶点;②绘制中国ART人群流行病特征谱;③制定ART后代健康指导手册。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沈铿教授带来了以“以人为本,科学制定临床决策实现妇产科临床实践规范化”为主题的报告。
沈教授首先从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研究发展引出价值医学的产生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对医疗改革的推进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起重要作用。随后讲解了《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妇科专业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临床决策(CDM)是一个发现健康问题、确定诊治目标、制定、分析、评估、选优临床方案的过程,并以价值医学在妇科肿瘤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为例详细讲解临床决策中的价值医学观念。最后强调临床决策依据要充分,治疗目标要明确,疗效优化要全面,安全第一是关键,抓住重点是原则,避免和减少错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顾学范教授带来了以“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识别及防治”为主题的报告。
顾教授首先指出遗传代谢病是遗传性生化代谢缺陷的总称,因基因突变导致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类固醇、维生素、金属离子等代谢有关的酶或转运蛋白缺陷,使得代谢通路受阻致病出现临床症状。随后讲解了遗传代谢病的实验室检测,包括代谢物生化测定技术、气相色谱或串联质谱新技术、溶酶体病酶活性检测及基因检测等。最后顾教授就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多种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糖原累积病、尿素循环障碍、溶酶体贮积症等详细讲解了代谢病的诊治及预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杨慧霞教授带来了以“‘胎盘植入性疾病’规范化命名分级及手术处理要点”为主题的报告。
杨教授首先带领我们解读了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指南,并介绍了PAS的临床分级和病理分级标准,重点讲解PAS的治疗方式,指出防治出血的方式包括血管阻断术、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宫腔填塞压迫术,并指出围产期切除子宫的主要指征是胎盘植入引起无法控制的出血。最后,杨教授强调:①PAS患者要加强孕期保健,及时纠正贫血,定期超声检查评估;②确定个体化分娩时机,择期手术优于急诊手术;③多学科合作共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④术前放置腹主动脉球囊要有指征;⑤子宫切口选择,一定要避免胎盘血窦;⑥需切除子宫者,尽早决定。
安徽医科大学校长曹云霞教授带来了以“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在不孕不育诊断中的价值”为主题的报告。
曹教授首先指出21世纪以来不孕不育率增至8%-15%,是当今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遗传因素主要包括生殖发育异常、生殖发育过程中激素支持异常及配子发育异常。其次介绍在不孕症遗传风险评估里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具有高性价比、数据准确等优点,尤其适合小样本量的三口核心家系及散发病例的检测,并详细展示了WES在卵子发育异常、精子发育异常及胚胎发育阻滞和反复妊娠丢失等疾病中的应用。最后总结遗传因素是原因不明不孕症的重要致病因素,辅助生殖助孕方案选择需要不断总结不同基因变异病例治疗经验,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无效治疗。
妊娠维持/早产研究新进展专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漆洪波教授带来了以“早产的防治:10个问题”为主题的报告。
首先,漆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全球早产儿的出生情况以及如何做好早产的预防救治,同时为我们介绍了早产的分类。关于早产预测的方法目前仍然具有争议,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宫颈管长度来预测早产,并根据宫颈长度分类处理不同早产的情况,同时讲解了使用宫颈环扎的指征与禁忌症。随后,漆教授详细分析了判断早产以及促进胎肺成熟的治疗方法、哪些情况可以试用抗生素以及早产儿的分娩方式。最后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延迟结扎脐带的问题和临床干预措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雁玲教授带来了以“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分化和功能研究”为主题的报告。
王教授首先对人类胎盘形成进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胎盘由母胎营养传输和代谢、母胎界面血流灌注、母胎免疫豁免三个关键功能单元组成。其中母胎界面复杂的多细胞互作中滋养层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对滋养层细胞谱系分化的现有认知还较为局限,合体滋养层是母胎营养传输和代谢最重要的组成,王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mTOR、PKA信号通路在滋养层细胞合体化中至关重要。王教授团队还利用单细胞转录组解析妊娠早期免疫适应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最后,王教授还提出了胚胎滋养层谱系分化的编程机制如何、胎盘重要功能单元构建是如何调控等多个重要科学问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解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产科的张卫社教授带来了以“妇科小手术对妊娠的影响及管理”为主题的报告。
首先,张教授从妇科小手术的范畴、小手术的影响、术后孕期的监测、孕期的处理四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妇科小手术对孕期的影响。张教授提醒我们宫颈LEEP手术适应症应该是为了排除和治疗宫颈恶性或高度可疑恶性病变。张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妇科小手术对子宫功能的影响,提醒我们宫角妊娠保留宫角基层的完整性是治疗的立足点、良好的结构完整是维持功能完整的基础。张教授表示严格把握小手术指征,做出针对性的产科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辅助生殖与优生重点实验室的孙刚教授带来了以“胎膜起源的分娩启动信号”为主题的报告。
孙教授首先讲述了早产的危害,胎儿肾上腺来源的糖皮质激素、人类胎儿肾上腺以产生脱氢表雄酮是分娩启动的两种机制,人胎膜的结构和功能,指出胎膜是妊娠期前列腺素的重要来源、胎膜是妊娠期糖皮质激素再生的重要组织、胎膜是炎症介质的重要来源是胎膜来源的3个分娩启动信号,并围绕这三个分娩启动信号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孙教授最后以:胎膜来源的分娩启动信号,前列腺素PEG2、糖皮质激素再生、炎症因子、SAA1;这些信号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加强;参与宫颈成熟、子宫收缩、胎膜破裂和胎膜炎症等过程从而启动分娩,这三点对他精彩的报告做了总结。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的高路教授带来了以“母胎交互对话在分娩启动和早产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为主题的报告。
首先,高教授指出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妊娠分娩中母胎对话,胎源因素在母体启动分娩的作用。高教授表示胎源性因子在分娩启动和早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胎肺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PAF可以通过激活子宫肌炎性反应,促进分娩启动。为我们讲述了多种基因敲除的小鼠在诱发早产方面的作用。子宫肌舒缩调控受多因素影响,SHP-1特异性抑制剂增强子宫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和收缩能力。最后,高教授为我们介绍了T细胞的亚群分型,并分析其与早产相关的T细胞的亚群。为未来我们判断与治疗早产提供思路。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的应豪教授带来了以“宫颈环扎: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主题的报告。
应教授首先指出目前我国早产发生数现状堪忧,因此改善早产儿结局显得尤为重要。宫颈环扎是降低早产的措施之一,从病史、超声、体格检查三个宫颈环扎指征方面对宫颈环扎应用现状进行了阐释,并对宫颈环扎指征进行整体评价,循证评价。应教授通过提出1次孕中期流产史、有宫颈锥切史、环扎后足月分娩史等问题详细的解释了宫颈环扎的手术适应症。最后,应教授总结道把握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技巧、注意术后管理这三个方面可显著降低流产、早产风险。
妇科肿瘤专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建六教授带来了以“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盆腔廓清术与盆底重建”为主题的报告。
王教授首先介绍了盆腔廓清术的概念、适应症和手术类型,并指出盆腔廓清术是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手段之一,彻底切除肿瘤的盆腔廓清术可以延长患者无瘤生存和总生存时间,但术后并发症高达50%-70%,最常见的是感染。空盆腔综合征(EPS)是盆腔廓清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EPS患者中大多数没有肿瘤复发,但近一半的患者因EPS死亡。盆底功能重建,可降低EPS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自体大网膜及腹直肌盆底充填是常用的盆底重建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教授带来了以“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治策略”为主题的讲座。
狄教授首先指出复发性卵巢癌分类、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时机。随后对于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手术方面详细讲解了二次减瘤术的临床研究、适应症及临床意义,对于铂敏感复发患者推荐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铂耐药复发首选非铂类药物,并基于NCCN指南详述对于卵巢癌的治疗模式已发生改变,注重维持与后线治疗,而在免疫治疗上对于复发性卵巢癌总体疗效一般。最后强调在复发性卵巢癌诊治上面临巨大挑战,需要致力寻找新的有效靶点,把更多的关注放在铂类耐药复发患者的临床研究上,对于免疫治疗可能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或许会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方向。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张玉泉教授带来了以“达芬奇机器人在妇科手术中应用的再思考”为主题的报告。
张教授首先介绍了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发展现状,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发展历程、机器人在妇科中的应用和机器人手术的优缺点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接着介绍了机器人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在妇科手术中机器人手术占11.51%,张教授结合视频讲解了机器人在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阴道骶骨固定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和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机器人手术在妇科的应用展望,期待机器人手术系统通过自身的优势带来新的手术治疗模式和变革,同时将借用这一新的平台紧跟疾病谱的变化,看准未来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方向,不断拓展微创妇产科的发展路径。
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张国楠教授带来了以“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初始治疗—PDS OR NACT?”为主题的报告。
张教授首先指出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 )是晚期卵巢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法,但当肿瘤病变广泛和/或具有严重内外科合并症时如何抉择PDS 与新辅助化疗(NACT)目前临床实践中存在争议。随后详细讲解了NACT的适宜患者、平衡手术风险与生存获益以及优势和局限性。最后总结在为晚期卵巢癌患者制定治疗策略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和肿瘤因素的重要性,明确PDS的治疗方法更适应于可完全切除的肿瘤和年轻身体状态较好的患者,NACT最好用于具有高肿瘤负荷的FIGO III、IV期患者及合并内科合并症的老年患者。强调所有晚期卵巢癌患者均应得到最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最佳的手术治疗,提倡个体化和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平衡治疗获益与风险,合理决策PDS与NACT。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颜士杰教授带来了以“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规范诊治及病例分享”为主题的报告。
颜教授首先介绍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分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的特点、葡萄胎排空后hCG的消退规律和随访内容,并详细讲解了GTN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治疗原则是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根据评分分层治疗。化疗方案合理、足量、及时,是治疗GTN成功的关键。同时应综合应用多种手段,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可辅以手术,适时切除病灶,及时处理并发症、副反应,可防止耐药发生,提高治愈率。最后颜教授分享了两个典型病例,让我们对GTN的诊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赵卫东教授带来了以“从懵懂到规范—卵巢癌临床治疗中MDT建设的一点经验”为主题的报告。
赵教授以自己所在卵巢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MDT)建设为例,指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中心的建设,其次强调多学科团队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与院后相关团队,并非多学科会诊,其核心是相关学科围绕着一个疾病展开攻关、合作、交流、讨论并共同提高,最终达成疾病各个治疗环节最优化,使疾病治疗得到提高。最后赵教授表明MDT建设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难点,需要在探索中前进,不断优化与改进。
生殖内分泌专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孙赟教授带来了以“高龄夫妇PGT-A应用价值的思考”为主题的报告。
首先,孙教授指出,目前生育年龄逐渐上升,高龄夫妇往往生理基础条件差,但优生优育的要求和意愿更强。随后孙教授介绍了PGT的分类及PGT-A的检测方法和指征。接着孙教授讲述了PGT-A在高龄女性以及高龄男性中的应用价值。从仁济医院单中心胚胎实验室的数据中,孙教授强调,PGT-A在有效提高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降低流产率的同时,无胚胎移植的可能性上升,其对累积活产率的贡献尚存争议。最后,孙教授总结到PGT-A应用有“得”有“失”,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遗传咨询后夫妇意愿,做出具体的建议和选择
来自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管敏鑫教授带来了以“线粒体置换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主题的报告。
管教授首先为我们简单介绍了以疾病(问题)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及母性遗传病致病机制和临床转化的研究。随后,管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全长、所编码的基因以及其相应的遗传特征。管教授指出遗传性线粒体疾病威胁人类健康,其危害严重、致病机制复杂且多数疾病缺乏精准治疗手段。随后,管教授分别从线粒体基因突变类型、遗传性线粒体疾病致病机理以及线粒体疾病致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面的瓶颈与挑战等方面为我们详细的进行了讲解。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魏兆莲教授带来了以“AMH在妇科疾病应用及手术前后卵巢评估价值”为主题的报告。
首先,魏教授介绍了AMH的生理、调节机制、分泌和表达,并指出AMH参与性别分化,在女性中,由卵巢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颗粒细胞分泌,是目前公认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最佳指标。魏教授应用大量高质量文献向我们介绍了AMH在辅助诊断PCOS、POI以及颗粒细胞瘤、预测绝经时间等方面的应用。魏教授强调,临床医生要注意保护患者生育力,做好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手术的术前术后AMH评估,关注术前术后AMH水平的变化,慎重选择手术以及止血方式。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孙晓溪教授带来了以“PCOS高雄激素的诊疗”为主题的报告。
孙教授分别从PCOS高雄激素的病理生理、PCOS患者雄激素的检测、PCOS高雄激素的临床特征以及高雄激素的治疗四个方面为我们详细讲解了PCOS高雄激素相关的知识。首先,孙教授为我们简单介绍了雄激素的来源,并从内分泌方面、分子机制层面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方面介绍了PCOS雄激素过多的原因,并就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讲解。最后,孙教授就高雄激素的治疗方式进行了介绍。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伍琼芳教授带来了以“辅助生殖技术临床质控指标剖析”为主题的报告。
首先,伍教授从患者因素、临床因素、临床结局三方面介绍了临床质控指标的主要内容。伍教授表示,有专家共识指出统一的指标定义可以让质控更科学更具有可比性。随后伍教授讲述了在周期结局指标、累积活产率等指标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衡量IVF成功率的三种指标:每移植周期妊娠/活产率、每治疗周期妊娠/活产率、每治疗周期累积妊娠/活产率。目前鲜胚/冻胚移植、卵裂胚/囊胚移植,对每治疗周期累积妊娠/活产率的影响尚存在争论。伍教授结合其中心数据介绍了每治疗周期首次移植妊娠活产率和近似累计妊娠率/活产率这两种有效性指标。通过参考范围和95%的可信区间,伍教授引出固定参考线和可变参考线两种用于识别异常的质控指标的方式。最后,伍教授展示了其中心2020年多项临床数据短期检测内容。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杜丹丽教授带来了以“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预防及治疗策略”为主题的报告。
杜丹丽教授分别从OHSS定义及病理生理、OHSS分类及临床表现、OHSS预防以及OHSS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讲解。杜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OHSS的定义,并指出OHSS会导致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受损以及血栓形成。杜丹丽教授介绍到OHSS的临床分型包括早发型和晚发型,其分类应用较多的是Golan5级分类,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超声检查分为3度5级。随后,杜教授就OHSS的高危因素、预防措施、治疗以及中重度OHSS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